肖貽芳(口述)雷艷林(整理)
我今年78歲,1956年來礦,1987年退休,現(xiàn)在仍然居住在寶源礦區(qū)。
????? ?解放前,礦工居住的房子是杉皮蓋的茅草房,窯工下井照明靠的是一盞很小的桐油燈,只穿一條破舊的短褲衩,腳上穿的是破草鞋,頭上圍扎著破毛巾,哪有今天礦工穿戴的勞保用品。一個窯工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做一天的事,賺來的血汗錢到市場去還不夠買一斤大米。
?????? 伴隨著共和國成立的禮炮聲,迎來了茂嶺山麓的春天。地處大山深處中的寶源煤礦,歷經(jīng)舊中國和新中國數(shù)代礦工浴血鏖戰(zhàn)的老礦井,礦區(qū)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改革的春風,激蕩了煤海。杜鵑花盛開的時節(jié),我登上了茂嶺山頂,憑山遠眺,俯瞰山腳下的礦區(qū)時,竟使我那樣的驚愕:那木壁茅舍和坎坷阡陌呢?那彎彎曲曲通往羊硐井礦井的羊腸山道呢?一切都好似如煙的歲月一起塵飛了。破敗凋零的平房宅地上靠自身的力量建起了一幢幢礦工家屬樓、工人俱樂部、文娛樓、學校、醫(yī)院、籃球場、門球場、退休老工人活動室。上個世紀70年代工人上班存放的單車房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摩托車房了,荊刺叢生的坡地成了地面機修廠的生產(chǎn)車間,一條錯落有致的傍山沿河水泥公路直通省級公路,18分鐘時間就可以到達資興市區(qū)。
??????? 礦工開采出來的煤,再也不用肩挑手扛了。礦井運輸采用電溜子、皮帶運輸機、電機車、經(jīng)過自動化篩選后進入煤倉,再用火車運到祖國的四面八方。礦工上下井原來是靠雙腳走路,1990年后改為乘座人車和猴子人車,礦工在井下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,井下生產(chǎn)80%是機械化作業(yè),從礦井到地面礦區(qū),其變化是日新月異,安全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今非昔比,礦井質量標準化建設突飛猛進。退休工人生活豐富多彩,特別是近二十年,礦區(qū)有近一半人在資興市區(qū)買了新房,工人上下班有專車接送,今天的礦工享受著現(xiàn)代城市人的美好生活。
?????? 俗話說:龍生龍、鳳生鳳,老鼠生子打地洞。過去,礦工的后代也只能是“打地洞”。但隨著新中國第一道曙光照臨,寶源礦區(qū)的莘莘學子,就開始從寶源礦這個山旮旯出發(fā),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。在全國各著名高等學府舒展著寶源人的身影,回響著礦工子弟的聲音。據(jù)不完統(tǒng)計,礦工的子女已經(jīng)走出了國門,到國外公派留學,工作的就有十多人。礦工陳凹生的女兒陳亮在美國耶魯大學留過學,這在解放前,挖煤人的后代,公派到國外留學,就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,只有在共產(chǎn)黨的英明領導下,我們礦工才有今天的地位,新中國真正使我們礦工翻身做了主人,再也沒有水深火熱的憂患,沒有饑寒交迫的苦澀。
???? (肖貽芳,原煤炭工業(yè)部勞模,寶源礦退休工人)
|